吉林省新能源装机容量激增:挑战与机遇并存
近年来,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省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已突破2140万千瓦。更令人瞩目的是,2024年全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600万千瓦,这一数字是吉林省正常消纳能力的十倍之多。新能源装机容量的飞速增长,无疑为吉林省的能源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然而,如何有效消纳如此庞大的新增电力,成为了摆在吉林省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电网升级改造:坚强后盾保障新能源消纳
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离不开坚强可靠的电网支撑。
吉林电力的电网建设规划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部主任杨君介绍,2024年,吉林省加快推进了73项重点工程建设,并按期投产了66项。2025年,计划开工重点工程更是达到了199项,变电容量高达1050万千伏安,新开工程数量将创历史新高。在现有“两横两纵”井字形电网结构的基础上,国网吉林电力还将构建500千伏“四横四纵”骨干网架。建成后,该骨干网架将大幅提升吉林电网接纳和送出新能源发电的能力,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白城市:新能源发展的先行示范
白城市是吉林省发展风光能源产业的先行者。
白城市新能源发展目标
早在1999年,白城市就在通榆县建成了首个3.06万千瓦的实验风场。截至2023年底,白城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已达1036.6万千瓦,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发电城市”。其中,风电装机容量更是达到1014.451万千瓦,使白城市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千万千瓦级风力发电城市”。白城市市长杨大勇表示,2024年将继续扩大新能源开发规模,重点推进鲁固直流等30个新能源发电项目,力争全球高纬度地区首个塔式光热发电项目竣工并网,使全市新能源开发规模达到1900万千瓦,并努力突破2000万千瓦大关。 优化电网运行: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日益增长的风光发电能力,对新能源的外送和消纳提出了新的挑战。
东西部资源互补策略
近年来,国网吉林电力立足于吉林省西部风光资源丰富、东部水电资源充足的特点,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和稳控策略。在西部新能源发电量较小时,采取“保供控制模式”,加大东部水电出力;在西部新能源发电量较大时,采取“消纳控制模式”,减少东部水电出力。通过东西部资源的互补,着力提升吉林电网新能源汇集和东西互济能力,最大限度地消纳新能源电力。 跨区输电:拓宽新能源消纳路径
输电线路外送是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支撑。
吉电南送战略
国网吉林电力借助全国电力交易平台的优化能源资源配置作用,持续深化“中长期+短期”多时间尺度源网荷储市场交易机制,发挥大电网跨区远距离输送优势,放眼全国开辟消纳路径,积极推动“吉电南送”。
新能源外送电量增长
国网吉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新能源处处长崔运海表示,他们坚持“度电必争”原则,源网荷多方发力,全力保障新能源并网消纳。2022年,国网吉林电力实现全年外送电量175.68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外送77.62亿千瓦时;2023年新能源外送电量突破百亿千瓦时;2024年新能源外送电量达129.22亿千瓦时,近3年年均增长29%。 特高压工程:未来电力外送的关键
吉京直流工程
吉林省首条特高压通道——“吉京直流”工程已列为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提前储备项目,计划在“十五五”中后期建成投产。该工程建成后,将全面支撑松辽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的开发和电力外送需求,为吉林省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储能技术:助力电网稳定运行
储能电站项目进展
吉林省储能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2023年12月24日,严寒地区全国首套大型全钒液流电池集中共享式储能电站——吉林松原乾安中卉玉字储能电站正式投产,预计每年可消纳新能源电量约3亿千瓦时。一天后,富国磷酸铁锂储能电站经送出线路接入变电站,成功并入长春电网,充电2小时可供3万户全天用电。
储能电站的作用
作为吉林省首批集中共享式储能示范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处储能电站的投运有效缓解了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可更精准地支撑电网调峰、调频、保供,为吉林省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最近看到关于TRX能量租赁月入30-50U的讨论,不少用户跃跃欲试。...
深度解析集合竞价:规则、影响及与连续竞价的比较集合竞价作为金融市...
深度解读乙二醇期货EG交易规则及风险管理策略乙二醇期货(EG)作...
2024年12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
当地时间1月19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将于1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