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富科技(03660.HK)最新发布的2024年全年财报,展现出一份看似亮眼的成绩单:营收达到171.7亿元,同比增长5.4%;净利润更是大幅增长46.36%,达到62.5亿元。然而,在这份光鲜的财务数据背后,隐藏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隐忧。围绕奇富科技及其核心产品360借条的争议不断,包括暴力催收、用户信息泄露以及监管合规风险等问题,都可能对公司的用户体验、市场表现以及未来的合规运营构成重大挑战。这些问题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奇富科技的长期发展。
奇富科技的核心业务是互联网消费金融,旗下拥有360借条、360周转灵等一系列贷款产品。然而,伴随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催收乱象也日益凸显。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360借条”的投诉数量已高达3.79万条,并且今年3月以来,每天都有数十条新增投诉,用户的不满情绪持续高涨。
用户投诉的主要内容集中在暴力催收和用户信息泄露两个方面。许多消费者反映,一旦贷款逾期,他们的家人、朋友甚至工作单位领导都会接到催收电话。催收手段也极其恶劣,从最初的电话轰炸,升级到恐吓威胁,甚至出现通过短信、社交媒体散布不实信息,给借款人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生活困扰。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山东用户投诉奇富科技将部分债务转让给青岛沃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被指采用“短信轰炸”的方式,对借款人及其家属进行骚扰。一位孙女士的案例极具代表性:由于家庭突发重大疾病导致贷款逾期,催收方不仅没有给予理解和宽限,反而不断向其年近七旬的公公发送短信,要求老人代为还款,而老人并非贷款的紧急联系人。这种株连家人的催收方式,已经突破了道德底线,引发了强烈的社会舆论谴责。
奇富科技在合规性方面一直备受争议,历史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新的风险又接踵而至。早在2021年,360借条APP就曾因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而被监管部门下架,并因此遭到投资者的集体诉讼,指控其未如实披露监管调查和合规风险,构成虚假陈述。这一事件发生在奇富科技赴港上市前夕,外界普遍认为这是该公司火速更名为奇富科技、试图淡化与360集团关联的关键原因之一。
然而,更名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善奇富科技的合规状况。2023年10月,《澎湃新闻》发布了一篇名为《卧底催收公司30天》的深度调查报道,详细曝光了360借条雇佣催收公司进行暴力催收,甚至涉及违法犯罪手段的内幕。这篇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舆论一片哗然。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奇富科技并未对此做出实质性的调整,而是继续沿用激进的催收策略,导致用户投诉量持续飙升,负面舆情不断发酵。
从财报数据来看,奇富科技在2024年净利润大幅增长46.36%,这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公司大力推行的“轻资本模式”。数据显示,2024年,奇富科技平台服务项下贷款撮合量达到1705.89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ICE”(智能信贷引擎)撮合业务带来的转介服务收入高达28.43亿元,同比增长199.26%。这意味着,奇富科技正在大规模依赖撮合业务,而非直接放贷,试图以此来规避金融监管的直接约束。
这种“技术平台化”的转型策略,在短期内确实能够提升盈利能力,降低资金风险敞口。然而,这种模式也潜藏着潜在的金融风险。首先,这种平台服务模式是否真正符合监管要求仍然存在疑问,特别是其在贷余额依然高达1370.14亿元,这意味着奇富科技的资金链仍然面临较大的压力。
其次,在贷余额的同比下降(下降5.7%)也表明,奇富科技的核心信贷业务增长已经趋缓,未来盈利的可持续性存在疑问。此外,公司90天以上逾期率在2024年底虽然下降至2.09%,但业内专家指出,这一数据的下降很可能与公司加强催收力度有关,而非借款人真实还款能力的改善。一旦监管政策收紧,平台不得不削减催收力度,这可能会导致坏账率上升,从而影响其长期的盈利能力。
奇富科技的最大股东是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其家族曾持有公司14.3%的股份,并掌握75%的投票权。然而,在2023年8月,周鸿祎突然卸任奇富科技董事会主席一职,仅保留12.23%的股权。这一举动引发了市场的广泛猜测,外界普遍认为这可能是为了规避未来可能出现的监管和法律风险而采取的措施。
事实上,金融科技行业的监管环境日趋严格,国内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相继受到监管约谈,甚至遭遇严厉处罚。周鸿祎的撤退,或许预示着奇富科技未来可能面临更大的监管挑战,特别是在催收方式、用户隐私保护、信贷模式合规性等方面。周鸿祎的这一决定,不禁让投资者对奇富科技的长期发展前景产生担忧。
奇富科技在2024年的财报中乐观地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将在17.5亿元至18.5亿元之间,同比增长49%至58%。然而,这种乐观的展望是建立在当前监管环境相对宽松的基础之上的。一旦金融监管趋紧,奇富科技的业绩可能会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
以下几个方面的监管风险尤其值得关注:
互联网信贷行业或将迎来更严格的监管措施。 近年来,国家对网络贷款平台的管理不断加强,要求更透明的贷款利率、降低过度营销、规范催收方式等。奇富科技的业务模式是否能够适应新的监管要求,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用户隐私问题可能再度引发监管调查。 360借条曾因违规收集用户信息而被监管下架,随着用户数据保护法规的日益完善,奇富科技如果未能彻底整改,可能会面临新的合规风险。
暴力催收或将带来法律诉讼。 在过去两年中,奇富科技的催收方式已经引起了大量的用户投诉。一旦相关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可能会对公司的声誉和经营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
尽管奇富科技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财报,但在光鲜数据的背后,暴力催收、用户信息泄露、监管风险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从过往的案例来看,监管一旦收紧,这类高利润、高风险的金融科技公司往往难以维持高速增长。奇富科技能否真正摆脱监管阴影,建立一个合规、可持续的信贷平台,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考验着管理层的智慧和决心。
对于投资者而言,奇富科技的增长神话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在金融行业日益趋严的监管环境下,奇富科技的未来充满了变数。投资者在追逐利润的同时,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其中蕴含的风险,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最近看到关于TRX能量租赁月入30-50U的讨论,不少用户跃跃欲试。...
深度解析集合竞价:规则、影响及与连续竞价的比较集合竞价作为金融市...
深度解读乙二醇期货EG交易规则及风险管理策略乙二醇期货(EG)作...
2024年12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
当地时间1月19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将于1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