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融资融券业务,防范市场风险,又有券商出手修订相关合同。3月19日,中国银河发布公告,宣布对《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融资融券合同》(含《融资融券交易风险揭示书》)进行修订,以适应监管要求和业务发展需要。此次修订的重点在于加强对“绕标套现”行为的管控,明确违规后果,体现了监管层和券商对两融业务风险管理的日益重视。
中国银河此次修订融资融券合同,核心目标直指“绕标套现”行为,通过更严格的条款和更明确的违规后果,试图堵住这一风险漏洞。
新合同明确规定,投资者一旦进行“绕标套现”操作,将面临更严厉的处罚措施,包括下调授信额度、限制交易、限制担保物划转、限制合约展期、甚至强制平仓等。所有由此造成的损失,均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此次修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处:
《融资融券交易风险揭示书》新增条款,再次强调投资者不得进行“绕标套现”操作,并明确了违规后果,起到了警示作用。
银河证券的此次修订,反映了整个证券行业对于风险管理的持续关注和强化。通过更严格的措施和规定,旨在规范投资者操作,降低市场风险,保障两融业务的健康发展。
银河证券的举动并非个例,而是整个行业响应监管要求的体现。早在去年年底,中国证券业协会(中证协)就发布了相关指引,要求券商全面防范和处理客户利用融资融券交易进行“绕标套现”的行为。
所谓“绕标套现”,是指部分投资者在两融业务中,通过各种手段规避融资融券标的证券范围和融资用途限制,从而达到套取资金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规定,也存在着严重的风险与合规隐患,可能扰乱市场秩序。
中证协发布的《证券业务示范实践第5号—融资融券客户交易行为管理》,从前端控制、风险监控和事后管控三个层面,对券商的“绕标套现”防范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前端控制: 要求券商通过制度、合同和员工管理,明确客户交易范围,禁止向有“绕标套现”意图的客户提供融资融券服务,并在交易系统中设置控制措施。
风险监控: 要求券商对大额授信客户进行担保品审批,日常盯市中挖掘“绕标套现”线索,定期组织排查,对重点客户进行专项监测。
事后管控: 对于已经发生的“绕标套现”行为,要求券商加强展期管理,与客户协商还款,提高预警线和平仓线标准,对于拒不配合的客户,采取强制平仓等措施。
随着监管的不断完善和券商的积极响应,融资融券业务正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A股市场投资者信心的逐步恢复,也推动着融资余额的持续攀升。
2024年以来,多家券商纷纷发布新规,完善两融合同规则,除了防范“绕标套现”外,还包括防止投资者利用融资买入证券偿还融券负债的方式进行不合理套现,以及规避股东绕道减持套利等行为。这些举措都有助于降低市场风险,促进两融业务的健康发展。
数据显示,A股融资余额再次逼近2万亿关口,距离2015年6月的高点已相去不远。这表明,随着市场信心的恢复和两融业务的规范化发展,投资者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的意愿正在增强。
截至3月18日,东方财富、中国平安等个股的融资余额超过200亿元,位列市场前列。贵州茅台、中信证券等个股的融资余额也超过100亿元。这些个股通常代表着市场热点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最近看到关于TRX能量租赁月入30-50U的讨论,不少用户跃跃欲试。...
深度解析集合竞价:规则、影响及与连续竞价的比较集合竞价作为金融市...
深度解读乙二醇期货EG交易规则及风险管理策略乙二醇期货(EG)作...
2024年12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
当地时间1月19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将于1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