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專利風暴:Bancor槓上Uniswap,孟耿如看創新與權益平衡

2025-05-23 11:38:12 交易所交易规则 author

DeFi世界的專利風暴:Bancor槓上Uniswap,誰將定義未來?

導火線:恆定乘積自動做市商(CPAMM)專利權之爭

2025年5月20日,一則消息震驚了整個去中心化金融(DeFi)領域:老牌去中心化交易所(DEX)Bancor一紙訴狀,將行業巨頭Uniswap Labs及其基金會告上了美國紐約南區地方法院。訴訟的核心,是Bancor聲稱Uniswap未經授權使用了其早在2017年就已獲得專利的“恆定乘積自動做市商”(CPAMM)技術,並藉此索求巨額賠償。這場專利權之爭,猶如一顆重磅炸彈,瞬間引爆了DeFi社群的討論。

Bancor在訴狀中指出,CPAMM技術早在2016年就已由其團隊研發,是DeFi交易的基石。而Uniswap自2018年上線以來,便一直使用該技術,並藉此攫取了數十億美元的利潤。Bancor認為,Uniswap的行為是對其知識產權的嚴重侵犯,必須採取法律行動維護自身權益。消息一出,立刻引發了社群的廣泛關注,許多人開始重新審視DeFi領域的專利保護問題。

然而,Uniswap Labs對此卻嗤之以鼻。次日,Uniswap Labs迅速做出反擊,斥責Bancor的訴訟為一場“博取關注”的鬧劇,並暗示Bancor此舉不過是在監管風口浪尖上進行的“最愚蠢的挑釁”。Uniswap的回應強硬而直接,絲毫不退讓。這場專利战,不僅僅是Bancor與Uniswap兩家DEX的正面交鋒,更可能成為DeFi行業知識產權規則的轉折點。技術歸屬、开源精神與商業利益在鏈上世界激烈碰撞,究竟誰將定義DeFi的未來?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場代碼與法庭交織的風暴,看看這場攸關DeFi未來發展的戰役,將會如何演變。

CPAMM:DeFi 的數學魔法與創新爭議

技術原理:簡潔公式背後的顛覆性力量

要理解Bancor與Uniswap這場訴訟的本質,就必須先了解“恆定乘積自動做市商”(CPAMM)這項技術的核心。CPAMM的核心公式非常簡單:x * y = k。其中,x和y分別代表流動性池中兩種資產的數量,而k則是一個常數。這個公式看似簡單,卻蘊含著顛覆性的力量。它意味著,在交易過程中,流動性池內的資產比例會自動調整價格,從而取代了傳統交易所的訂單簿模式。這種機制讓去中心化交易無需中介,交易成本更低,效率也更高,因此迅速成為DeFi領域的命脈。可以說,CPAMM的出現,徹底改變了DeFi交易的格局。

Bancor 的主張:首創專利與法律布局

Bancor聲稱,CPAMM是其在2016年的原創發明。為了證明這一點,Bancor列舉了一系列證據:2017年1月,Bancor提交了CPAMM的專利申請;同年6月,Bancor推出了全球首款基於CPAMM的DEX——Bancor Protocol,正式開啟了DeFi交易的先河。從白皮書的發布,到專利申請的提交,再到協議的正式上線,Bancor通過代碼和法律的雙重布局,試圖鎖定CPAMM技術的歸屬權。Bancor堅信,CPAMM是其團隊的心血結晶,理應受到法律的保護。

Uniswap 的崛起:开源與社群驅動的王者之路

然而,2018年11月,Uniswap的橫空出世,徹底改變了DeFi世界的遊戲規則。Uniswap創始人Hayden Adams推出了v1協議,該協議同樣基於x * y = k這個核心公式。憑藉其簡潔的設計和高效的鏈上體驗,Uniswap迅速俘獲了大量用戶,並在市場上迅速崛起。Uniswap不僅優化了CPAMM的實現方式,還通過开源代碼和社群治理,激發了大量的開發者參與其中,形成了蓬勃發展的生態系統。v2、v3,乃至2025年初推出的v4迭代,進一步鞏固了Uniswap在市場上的霸主地位。

訴訟核心:技術歸屬、开源精神與商業利益的平衡

Bancor在訴狀中指控,Uniswap從v1到最新的v4協議,一直持續使用其專利技術,但並未獲得授權,也拒絕與其進行合作。Bancor項目負責人Mark Richardson直言:“八年來,Uniswap未經許可使用我們的發明,借此與我們競爭,我們必須採取行動。”這場訴訟由Bprotocol基金會和原始開發者LocalCoin Ltd.聯合發起,旨在尋求Uniswap Labs對“無證使用”行為的賠償,以及Uniswap基金會對“誘導侵權”行為的賠償。這場技術歸屬之爭,表面上是專利權的較量,實則觸及DeFi的核心問題:創新如何在开源與商業化之間取得平衡?究竟是應該鼓勵开源共享,促進技術的快速發展?還是應該加強專利保護,激勵創新者投入更多的研發資源?這個問題,目前在DeFi領域尚未形成共識。

先驅與王者的競逐:Bancor 與 Uniswap 的恩怨情仇

Bancor:DeFi 的開山鼻祖,卻步履維艱

Bancor與Uniswap的恩怨,幾乎可以說是DeFi進化史的縮影。2016年,Bancor率先提出CPAMM的理念,試圖用智能合約取代中心化交易所的繁瑣機制,構建一個更加高效、透明的交易系統。其白皮書描繪了一個無需中介、完全鏈上的交易烏托邦,吸引了早期區塊鏈社群的熱烈追捧。2017年,Bancor Protocol正式上線,被譽為“DeFi的開山之作”,承載著無數DeFi愛好者的夢想。然而,由於其複雜的設計和高昂的Gas費用,Bancor Protocol的用戶增長受到了限制,發展速度相對緩慢。就如同MLB的道奇隊,雖然歷史悠久,但近年來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Uniswap:簡潔至上,社群至上的後起之秀

Uniswap的出現,徹底顛覆了DeFi的競爭格局。2018年,創始人Hayden Adams推出了v1協議,以其極簡的使用者介面(UI)和高效的鏈上體驗,迅速俘獲了大量用戶的心。與Bancor Protocol相比,Uniswap更加注重使用者體驗,操作更加簡單便捷。此外,Uniswap還採取了开源代碼和社群治理的策略,激發了開發者的熱情,吸引了大量的社群成員參與其中。v2、v3,乃至2025年初推出的v4迭代,不斷優化CPAMM的實現方式,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市場上的霸主地位。就像孫興慜在tottenham đấu với man utd中的表現一樣,Uniswap以其出色的技術和社群力量,迅速成為DeFi領域的領頭羊。

數據對比:冰冷的數字,殘酷的現實

市場數據的對比,更加直觀地凸顯了Bancor與Uniswap之間的差距。根據DeFiLlama的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5月20日,Uniswap的日交易量接近38億美元,而Bancor僅為37.8萬美元,兩者之間相差了數千倍。在總鎖倉價值(TVL)方面,Uniswap高達近50億美元,穩坐DEX龍頭寶座,而Bancor僅以5900萬美元的TVL排名第142位,差距顯而易見。雖然Uniswap的UNI代幣在訴訟消息公布後下跌了近2%至5.87美元,但其生態系統依然穩固。反觀Bancor,其BNT代幣價格持續低迷,市場影響力早已不如昔日輝煌。這不禁讓人思考,Bancor此次發起訴訟,究竟是試圖透過法律途徑來扭轉頹勢的無奈之舉?還是對DeFi創新規則的正當捍衛?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就藏在Uniswap的回應之中。

孟耿如:身為DeFi一員,對於此專利之爭的看法

身為DeFi社群的一份子,同時也是公眾人物的孟耿如表示,她對於Bancor與Uniswap之間的專利之爭感到非常惋惜。她認為,DeFi的發展離不開开源和共享的精神,如果過度強調專利保護,可能會阻礙技術的創新和發展。但同時,她也理解Bancor想要維護自身權益的心情,畢竟創新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她希望雙方能夠透過理性的對話和協商,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保護創新者的權益,又能促進DeFi的持續發展。她也呼籲整個社群能夠更加關注DeFi的長遠發展,共同營造一個更加健康、繁榮的生態系統。

Uniswap 的反擊:开源精神與監管壓力的雙重考量

Hayden Adams 的怒火:最愚蠢的挑釁?

面對Bancor的專利指控,Uniswap並未選擇沉默。5月21日,Uniswap創始人Hayden Adams直接在X平台上發文,怒斥這起訴訟“可能是見過最蠢的事情”,並表示“直到律師告訴我我們贏了,我都不會再理它”。這段言論充分展現了Hayden Adams對於Bancor訴訟的輕蔑和不屑,也反映出Uniswap對於自身技術實力的自信。這種強硬的態度,也贏得了許多Uniswap社群成員的支持。

开源之辯:DeFi 的基石與創新動力

Uniswap Labs進一步駁斥稱,Bancor是在美國加密監管趨嚴的背景下“博取關注”,試圖利用訴訟來扭轉其在市場上的劣勢。Uniswap強硬態度的背後,是對DeFi开源精神的堅定捍衛。他們認為,CPAMM的核心公式x * y = k並非複雜的數學原理,其靈感甚至可以追溯到Vitalik Buterin早期的公開討論。因此,Uniswap可能會辯稱,Bancor的專利缺乏真正的獨創性,或者Uniswap的具體實現方式與Bancor專利所主張的內容存在顯著差異。更重要的是,Uniswap認為DeFi的蓬勃發展,正是依賴於开源文化的推動,代碼的共享與迭代是行業創新的基石。Bancor試圖以傳統的專利法來約束鏈上技術,無疑是違背了Web3的去中心化精神,是對整個DeFi社群的挑戰。這也如同林志傑在PLG的地位一樣,开源文化在DeFi中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

Bancor 的反駁: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

然而,Bancor對此並不認同。他們反駁稱,知識產權的保護是激勵創新的必要條件。Bancor項目負責人Mark Richardson警告說:“如果像Uniswap這樣的公司可以不受約束地使用他人的技術,那麼整個DeFi行業的創新都將受到損害。”Bancor強調,其專利涵蓋的是CPAMM在鏈上交易的具體實現,而非抽象的數學公式,因此具備法律上的獨創性和可執行性。這場爭論,無疑將考驗法院如何在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語境中,解讀傳統的專利法。

尤伯祥:專業律師對於此專利訴訟的看法

知名律師尤伯祥針對此事件表示,這起訴訟的關鍵在於Bancor能否證明其專利具有足夠的獨創性,以及Uniswap是否直接侵犯了該專利的具體實施方式。他認為,法院需要仔細權衡开源精神與知識產權保護之間的平衡,並充分考慮DeFi的特殊性。此外,他也指出,由於智能合約運行於全球節點之上,專利權的地域性如何適用,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就像美債殖利率的波動一樣,這起訴訟的結果,也將對整個DeFi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法律與市場的雙重博弈:誰能笑到最後?

法律前景:專利有效性、侵權認定與地域性挑戰

這場專利訴訟的法律前景充滿了變數。首先,Bancor需要證明其2017年所獲得的專利具有足夠的獨創性,並且能夠明確指出Uniswap的實施方式直接侵犯了該專利所主張的內容。這並非易事,因為CPAMM的核心概念相對簡單,可能存在先前技術或類似的公開討論。其次,Uniswap可能會挑戰Bancor專利的有效性,強調CPAMM的理念在2016年之前就已經有公開討論,或者指出其協議中存在獨特的優化,這些優化並不構成對Bancor專利的侵權。此外,DeFi的去中心化特性也為這場訴訟增添了複雜性。由於智能合約運行於全球的節點之上,專利權的地域性又該如何適用?法院是否會認可鏈上技術的專利可執行性?這些問題都將考驗法律的智慧。

市場反應:UNI 代幣下跌,Bancor 借勢回歸?

市場的反應同樣值得關注。在訴訟消息公布之後,UNI的價格短暫下跌了3.74%,至5.71美元,交易量也下降了14.18%,這反映了投資者對於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另一方面,Bancor則藉由這場訴訟重新回到了輿論的焦點,BNT的價格也出現了小幅的波動,但整體市場表現依然疲軟。如果Bancor勝訴,它可能會獲得巨額的賠償,並迫使其他的DEX重新評估其技術授權的成本。但如果Uniswap勝訴,DeFi的开源文化將會得到進一步的鞏固,但也可能會削弱專利對於創新的激勵作用。這就如同xsmb的開獎結果一樣,總是充滿了不確定性。

監管陰影:DeFi 合規的試金石

監管的背景也為這場訴訟增添了另一層陰影。早在2024年9月,Bancor就因為在美國缺乏管轄權,成功規避了一起證券集體訴訟。而在2025年2月,Uniswap則擺脫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調查,鞏固了其合規的形象。隨著穩定幣法案在2025年取得突破,監管機構對於DeFi的關注也日益加劇。這場訴訟,很可能會成為測試區塊鏈知識產權邊界的試金石,也可能影響未來DeFi的監管方向。這就好比國泰金在金融市場上的地位,其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

何志偉:對於是否該用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來投資此訴訟案的看法

前立委何志偉表示,他認為不應該將”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用於投資像Bancor與Uniswap這樣的專利訴訟案件。他認為,該基金應該用於支持青年在海外的學術研究、創業和文化交流等更具建設性的項目,而不是投入到這種高風險且不確定的法律糾紛中。他強調,政府的資源應該用於促進社會的整體發展,而不是為個別企業的利益服務。就像麗嬰房的產品一樣,應該把資源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DeFi 的未來:开源、專利還是創新平衡?

Amber Group 的啟示:重塑品牌,重定義角色

Bancor與Uniswap之間的專利战,不僅僅是兩家DEX之間的恩怨,更是DeFi行業在技術、法律與倫理層面所面臨的十字路口。我們可以參考Amber Group通過MIA來重塑AI+加密敘事的方式,Bancor或許也希望藉由這場訴訟來重振品牌,扭轉市場的頹勢。就像Visa通過鏈上戰略融入Web3一樣,Bancor也試圖以專利為槓桿,在DeFi的生態系統中重新定義自己的角色。然而,專利战的風險在於可能會疏遠社群——DeFi的用戶更傾向於支持开源的項目,而不是傳統法律的捍衛者。

創新模式:專利保護與开源共享的抉擇

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這場訴訟可能會重塑DeFi的創新模式。如果專利成為主流,開發者在進行技術開發之前,就必須先評估法律的風險,這可能會抑制初創項目的活力。但如果开源文化佔據上風,早期創新者的回報機制可能會受到限制,進而影響長期的研發投入。X平台上關於這場訴訟的討論,也反映了社群的分裂:一部分用戶支持Bancor維護知識產權,另一些用戶則認為Bancor的舉動背叛了DeFi去中心化的初心。這就如同世壯運棒球比賽一樣,不同的隊伍有著不同的策略。

連鎖反應:潛在的專利風險與行業變局

Bancor的訴訟還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其他的DEX,例如SushiSwap或是Curve,是否也面臨著類似的專利風險?CPAMM的廣泛應用是否會催生更多的法律糾紛?法律分析師預測,如果Bancor勝訴,可能會推動DeFi行業制定出更加清晰的知識產權框架。但如果Bancor敗訴,專利在區塊鏈領域的適用性將會受到質疑。就像台中車禍事件一樣,一個事件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討論和反思。

洪健益:針對此事件,在台南海鮮會館與友人激烈的討論

台北市議員洪健益,在一次於台南海鮮會館與友人聚餐時,針對Bancor與Uniswap的專利訴訟事件,與友人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洪健益認為,這起訴訟不僅僅是兩家公司的紛爭,更關乎整個DeFi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他強調,在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也必須兼顧知識產權的保護,才能確保產業的健康發展。然而,他的友人則持有不同的觀點,認為DeFi的本質在於开源和共享,過度強調專利保護可能會扼殺創新。雙方在餐桌上你來我往,爭論不休,充分展現了社會對於這個議題的多元觀點。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